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当时清廷腐败,国弱民贫,1895年清政府被日本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以“变法图强”为号召,组织强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史称“戊戌变法”或“戊戌维新”。
萍乡盛产煤炭。1898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铁路督办盛宣怀等人奏准清廷开设萍乡煤矿。6月,萍乡煤矿在安源正式动工兴建。与此同时,设局购地筹备修筑萍安铁路(萍乡宋家坊至安源)。萍乡风气大开。
时任萍乡知县顾家相,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支持开矿修路。提倡教育,扩建濂溪书院(设芦溪),创办栗江书院(设上栗),提升鳌洲书院(设萍城小西门金鳌洲上,今市公路管理局所在地),将鳌洲书院学生的优秀试卷汇刻成《课士新艺》。支持办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898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初一日),萍乡县第一份报纸《菁华报》正式出版,这是国人在江西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距今115年。原件存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复印件存萍乡日报社资料室。此前,美国传教士赫尔提于1890年在九江出版一份英文报纸《The Church Advocatc》,无中文名称,译意为《教会辩护者》,该报于1895年停刊。
1898年,维新变法思想兴起。该报用“聚珍版”旧法,二号宋体木活字直排,不加标点,浓墨刷印于杭连纸、官堆纸之上。为书册式,每册60页,每页自右至左22行(一面11行),每行自上而下25字,全册刊出约3.3万字。开本26×15cm,半月刊,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发行。其售价,萍邑仅取纸印费,杭连纸每册收洋一角四分,官堆纸一角三分,外埠邮寄费每册一分。售报处,除萍乡城内设有3处外,还在袁州府(今宜春市)、莲花厅(今莲花县)、安福、吉安、樟树、南昌、醴陵等地设置13处。
该报馆址设于县衙内后园小蓬莱书屋,有总理、经理、采辑、校对、缮写各一人。总理(主编)顾燮光(1875—1949),系当时萍乡知县顾家相之子,时年23岁,与其弟迪光随父在萍乡共同受业于乡宿刘思廉(简亭)(设帐萍乡鳌洲书院)。顾氏父子受维新思想的熏陶,又适应书院各生的需要,遂创办《菁华报》,又名《时务菁华报》,对外发行。经费来源:县署拨大洋200元作为开办费,资助者有萍乡胡容、会稽沈元荣等16人。
其办报宗旨,据该报第一册载《萍乡县顾创设时务菁华报馆示》宣称:“近年海内英杰,创设时务、知新报各书,一时间闻风兴起,各省推广已有数十处,……惟江西尚无新闻(引者注:这句话说明《菁华报》为江西首家报纸)。萍邑自前岁以来,本县署内即购阅时务、知新各报……士子必须通晓时务,方有上进之阶。乡僻士子购置时务书籍已属不易,况时事日新月异,必须参看报章,识见方能的确。兹与本邑绅士刘思廉、客籍绅士宋继郊等妥商,由该绅等采辑各种报章内有关时事实学各条,汇成一编,冠以谕旨、奏疏,并选近人著述于策论堪资取证者,而以本县近日考试书院各生课艺附刊于后,名曰时务菁华报。”
稿件来源,据顾燮光所撰《本馆刊报章程》述及:“京都官书局乃官报之权舆,李芗垣方伯(引者注:李有棻,字芗垣,今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周江管理处人,官陕西布政使,从二品,主管全省民、财两政)所刊秦中书局汇报继之,上海时务报乃民报之上乘,澳门知新报亚之。此四报号称善本,而士子颇不易得,兹录其最切要者,其余各报,并新出时务书籍,现已厂为购置,凡有所见,必择其优,撷菁华而弃糟粕。”
栏目有谕旨、奏疏、中外近事、东西洋情、实学汇要、经济文萃、课士新艺、劝学篇、灵宪书屋算草9类,依次编排。标题与正文均为二号宋体,必悉心阅读,方能知其起止。各栏内容大体是:谕旨、奏疏选登官场要事;中外近事、东西洋情选登中外新闻;实学汇要、经济文萃选登政治、经济文章,以上栏目报道内容,主要采自知名报刊。其余刊登书院的考试功课,顾家相亲撰劝学篇。该报编排特点是:每册固定页数,栏目名称刊于中缝折叠处,好几个栏目有“接阅前册”、“下期续印”字样。所刊新闻或文章,刊完固定页码便嘎然而止,有时弄得无头无尾。第二册《本馆告曰》云:“本馆所出之报,系分九类,第二类自不能连环阅报。诸君未免疑有缺页,不知本馆已将页数注明于封面之后,诸君不难查对。况此例并非本馆独创……。诸君偶购一册,自觉乏味。若定阅全年,散之为报,合之为书,方知体例之善也。”
该报章程载:“拟全年出版二十册,二月十五起腊月初一止,每月分朔望各出报一册。今年创办伊始,自八月初一起,腊月十五止,合计十册。”实际上,仅出三册(第一册八月朔日,第二册八月望日,第三册九月朔日),即因维新运动失败而停刊。
“菁华”意即“精华”,属选报、汇报性质(今文摘报),它传播维新思想,在江西首开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