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萍乡市委 萍乡市人大 萍乡市政协
 
 首页
当前栏目: 首页>政务>政府文库>萍府发
萍乡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的通知
2018-06-15     来源: 字号:[            ]

萍府发〔20187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2018611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行动计划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一个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生态、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产业发展、农村改革、基础装备等方面有了新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效益偏低、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乏力、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调优农业生产结构、品质结构、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特提出此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以“扩面积、优结构、提质量、创机制、增效益”为路径,深入实施区域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建设。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结构调整既要立足于我市实际,更要符合国家整体战略,要落实既定的粮食生产任务,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夯实农业结构调整基础。 

  2.坚持市场导向,推进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扩大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供给,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满足市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3.坚持突出重点,做到区域集中。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差异,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整县、整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区域特色,打造区域优势,在每个县区都打造两到三个优势农业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影响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坚持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水平。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5.坚持绿色发展,促进提质增效。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节约和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发挥绿色有机农业竞争优势,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主要目标 

  2020年,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重点培育我市“1+4”优势产业,即优质稻米加上现代种业、草地畜牧业、高效蔬菜、休闲农业五大产业。加大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初具规模的主导产业群、优势产业带,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基本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全市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将五大优势产业全部培育成产值超过10亿元的产业,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2家(春蕾公司、甘源食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业信息化水平达到60%以上;全市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达到104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重点产业发展工程 

  1.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按照“提品质、优结构、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档有机稻米、特种稻米等三大优势品种,加快推广稻鱼、稻虾、稻鳖、稻鳅、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品牌为引领、以品种为纽带、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种植大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依托的优质绿色稻米产业发展新机制。主要形成莲花、上栗、芦溪、湘东等四个共33万亩的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着力打造以高洲、六市、坊楼等乡镇为重点的1万亩高档有机稻米产业基地,以宣风、银河、张佳坊等乡镇为重点的3万亩武功紫红米生产基地,以高洲、湖上、升坊、银河、宣风、南坑、麻田、东源、长平、麻山、腊市等乡镇为重点的3万亩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到2020年,全市优质稻加工规模15万吨以上,对接新型经营主体200个以上,推广打造萍乡绿色有机稻米品牌。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基本形成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萍乡绿色优质稻米现代产销体系。 

  2.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以提升种业效益为目标,推进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市现代种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对于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基地、合作社+基地、制种公司+基地、种子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制种生产模式,逐步健全以制种专业户为基础,制种合作社为纽带,种子企业为龙头的制种产业发展一体化格局,全面提高我市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以天涯种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各制种大户,将湘东区排上镇、东桥镇、老关镇打造成我市现代种业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种业发展,力争湘东区制种面积保有量达3万亩,莲花县制种面积1万亩,芦溪县和上栗县各5000亩,实现全市现代种业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现代种业实现杂交水稻年制种面积20万亩,其中,萍乡5万亩、外埠5万亩、海南10万亩。打造1-2家繁育能力突出,生产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企业。 

  3.实施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按照“良繁提质、扩群增量、草畜配套、加工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山羊良繁体系,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通过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和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等解决草料供给不足瓶颈;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养殖总量,提高农民和养殖场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推进草地畜牧业发展。根据自然禀赋和资源特点进行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县(区)特色优势产业,全市草地畜牧业要逐步形成“东西养猪推进、南北牛羊并举、中心养鸡崛起、园区加工突破”的区域布局。重点打造长平、东源、张家坊、白竺等地赣西黑山羊产业;以良坊镇胜龙优势肉牛生产区域为重点,培育莲花县肉牛养殖发展,带动莲花县肉牛规模养殖发展;培育宣风、银河、神泉等地的绿色生猪产业;发展高坑、青山、芦溪、神泉等地的蛋禽养殖。到2020年,全市生猪出栏量达到160万头,建设赣西两头乌猪原种保种资源场,形成存栏原种猪500头规模,年繁育种猪3000头能力;全市肉牛出栏增加1万头、达到2.7万头;山羊出栏增加10万只,达到35万只,山羊养殖在南方草地畜牧业地市中排名靠前;禽类出栏量达到1200万羽,禽蛋产量1.3万吨。 

  4.实施高效蔬菜产业发展工程。以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重点加大对于设施蔬菜的推广扶持力度,提高蔬菜种植的效益,确保蔬菜的有效供给。重点打造安源区的五陂、安源、城郊,湘东区的湘东、腊市、下埠、排上、白竺、东桥等地供应城区的蔬菜基地;芦溪县的宣风、银河、芦溪、源南、新泉、长丰等地的供港和外销蔬菜基地;上栗县的彭高、福田、鸡冠山、上栗、金山、桐木等地的水生蔬菜基地;莲花县的琴亭、神泉、升坊、良坊、坊楼、路口、闪石等地的特色蔬菜基地。到2020年,全市大中棚设施蔬菜基地4万亩以上,蔬菜产业总产值7亿元以上。“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数量较2016年增加30%以上,蔬菜储藏保鲜能力大有提高,实现蔬菜基本自给与部分品种外销。 

  5.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程。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赣西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区为目标,以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按照“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惠及广大农民的农家乐星级企业,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省内著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品牌企业。2020年,打造田园综合体1-3家。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点达到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 

  (二)其他产业发展工程 

  1.实施经作产业发展工程。以做大做强各地特色经作产业为目标,重点推进果业、茶叶、莲子、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建立产业集中、产品质优、特色明显的产业群。到重点打造六市、高洲、路口、宣风、南坑、新泉和万龙山等地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万龙山、上埠、六市、坊楼、高洲、银河、宣风等沿武功山周边的高山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五陂、高坑、青山、麻山、腊市、良坊、升坊、神泉、宣风、银河、桐木、东源等地的特色水果生产基地。提升经作产业先进的品种和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品牌营销等能力。到2020年,新建中药材生产基地3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新建有机茶叶基地9000亩,实现产值5000万元;新建标准化水果生产基地4500亩,产值2000万元以上。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规模种植水果、茶叶和中药材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按照省级以上补贴资金标准给予补贴。 

  2.实施水产业发展工程。围绕推动我市由渔业小市向渔业特色市转变,以科学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突出绿色发展主题,调优渔业产业结构,融入泛鄱阳湖地区发展做大做强地方品牌,进一步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渔业生产经营机制,推动健康生态养殖,加快形成生态优良、装备先进、产品优质、农民富裕、产区美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以福田、长平、湘东、老关、下埠、源南、南坑、麻田、坊楼、良坊、升坊等镇(乡)为重点的红(萍乡红鲫)黄(黄尾密鲴)花(武功山石斑鱼)特色优势产业区,以赤山、桐木、六市、路口、三板桥、湘东、腊市、老关、东桥、白竺、新泉、银河、宣风、南坑等镇(乡)为重点的虾鳖鳅等特色产业区,以高洲、腊市、麻田、琴亭、赤山、东源、银河、桐木、青山、长平、万龙山、湘东、宣风、麻山等镇(乡)为重点的稻(莲)渔综合种养产业区。到2020年,实现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02万吨,水产产业总产值15亿元。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5万亩,融入鄱阳湖品牌发展。重点支持优势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育繁推一体化的优势特色水产种业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按照省级以上补贴资金标准给予补贴。 

  3.实施油菜油茶产业发展工程。以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提升油料作物产量为目标,壮大我市油菜油茶产业。重点推进高产油茶林新建、低产油茶林改造、油菜种植大户培育、品牌建设,逐步建立油菜油茶“产加销”全产业链。重点打造湘东的腊市、排上、东桥、广寒寨,芦溪的宣风、银河、南坑,上栗的东源、长平、赤山、金山、桐木,莲花的高洲、坊楼、南岭、荷塘四个油茶高产基地;莲花县全域,湘东区的东桥、排上,芦溪县的银河、宣风,上栗县的桐木、金山,安源区的高坑、青山等双低油菜基地。到2020年新造高产油茶林3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万亩,全市高产油茶林达到25万亩,实现年产油茶1万吨,油茶总产值10亿元。双低油菜种植面积40万亩,实现油菜籽年产量4.8万吨,实现油菜总产值3.5亿元。重点补贴新建高产油茶林、低产油茶林改造,按照省级以上补贴资金标准给予补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同时设立五个重点产业发展工程推进工作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各项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积极统筹相关政策资金支持,整合要素资源,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全市上下联动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产业发展专项、加大财政配套投入,积极构建主推产业稳定投入机制。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或竞争立项择优确定项目,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市县财政重点配套扶持“1+4”五大主要产业发展工程,市县财政按照12的比例安排补贴资金进行配套,其他产业发展工程充分利用省级相关扶持资金政策。各个产业建设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在符合集约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予以应保尽保,并对符合市重大项目用地管理规定的重点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市重大项目推进平台予以解决。新建的设施农用地应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批备案,严禁随意扩大设施农用地范围。 

  (三)创新金融服务。加快农业、林业等部门优质资产与支农资金的有效整合,积极引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发展。突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助力,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两权”(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以大型农机具、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等为抵押物的融资试点,扩大林区抵押贷款品种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和发行各类债券融资工具,提升直接融资水平。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资质的农民合作社授信,推广“合作社+农户”等信贷模式,确保涉农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鼓励保险机构围绕四大产业扩大保险规模、开发特色保险产品,稳步提升农业保险水平。 

  (四)推进土地流转。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农村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培育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规范、有序、健康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建成,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五)突出科技支撑。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转化应用、人才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全面增强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优化整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紧密围绕五大重点产业发展工程,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全面增强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六)确保质量安全。加大国家和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创建力度,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持续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覆盖面,并上线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构建完善“乡速测、县定量、市监督”的工作机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七)强化考核评价。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全过程管理,突出农业产业结构、产业融合发展、物质技术装备、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等主要指标,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纳入科学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和通报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附件:1.萍乡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2.萍乡市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3.萍乡市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4.萍乡市高效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5.萍乡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附件1 

       

萍乡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萍乡市耕地面积少,人口较多,长期以来粮食供给都存在缺口。随着我市经济发展,产业、人口将会集聚,将来的粮食需求量也会增加。近年来,由于稻米市场竞争激烈,萍乡稻米加工产品档次不高,自主品牌发展较慢,不仅稻米企业经营利润低下,而且带动种粮农民增收能力弱化,严重制约了萍乡粮食生产发展。为进一步巩固萍乡粮食赣西高产片地位,提高粮食综合竞争力,促进粮农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总体要求,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遵循提质增效、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档有机稻米、特种稻米等三大优势品种,加快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和稻鱼、稻虾、稻鸭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重点打造“七大基地”,即莲花高洲高档有机稻米产业基地、芦溪特种稻米产业基地、莲花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上栗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芦溪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湘东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建立以品牌为引领、以品种为纽带、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种植大户为基础、以技术服务为依托的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新机制。 

  2020年,全市优质稻加工规模15万吨以上,对接新型经营主体200个以上,稻米总产值达15亿元。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二、产业布局 

  1.莲花有机稻米产业基地。包括莲花县高洲乡、六市、坊楼等乡镇。重点培育吉内得大米、山水生态合作社等有机大米龙头企业,建立1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基地,有机稻米加工能力合计达到3000吨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个以上。 

  2.芦溪特种稻米产业基地包括芦溪县宣风、银河、张佳坊等乡镇。重点培育一村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2万亩武功紫红米、象牙米生产基地,大米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0个以上。 

  3.莲花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包括莲花县六市、高洲、坊楼、良坊、路口、荷塘、南岭、神泉等乡镇建立优质绿色优稻米生产基地10万亩。重点培育盛丰农业有限公司、欣康农业有限公司、金泰粮油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50个以上。 

  4.芦溪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包括芦溪县宣风、银河、源南、上埠、南坑、新泉和武功山景区的麻田、万龙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8万亩。重点培育茂胜农业有限公司、豫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50个以上。 

  5.湘东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包括湘东区麻山、腊市、排上、东桥、荷尧、老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5万亩。重点培育一米当鲜等优质稻米企业,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30个以上。 

  6.上栗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包括上栗县长平、金山、桐木、杨岐、东源、赤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绿色优质稻米生产基地10万亩。重点培育山间印象等优质水稻企业,对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个以上。 

  7.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包括高洲、良坊、升坊、湖上、银河、宣风、南坑、麻田、东源、长平、桐木、赤山、麻山、腊市、东桥、老关等乡镇。培育20个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为农民亩均增收1200元以上,每年培训500人(次)基层技术人员和稻鱼综合种养示范户主要发展稻鱼、稻虾、稻鳖、稻鳅、稻鸭等养殖模式,重点打造鲫鱼、鲤鱼、武功山淡水石斑鱼、小龙虾、麻鸭品牌5个以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达到3.5万亩。 

  三、重点任务 

  1.品牌区域化按照“一个优势区域、一个公共品牌、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区域大米品牌整合和提升,创建萍乡有机大米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媒体广告、户外广告、产销对接推介会等形式,重点培育莲花老表优质大米、吉内得有机大米、一村紫红米等优质水稻品牌,扩大萍乡优质水稻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2.基地标准化鼓励区域品牌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基地,对订单面积进行适当补助。通过企业订单约束机制,大力推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建设一批产业融合紧、种植效益好的优质大米基地。 

  3.模式多样化。充分依托稻田资源、水资源、鱼类资源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推广一批稻鱼、稻虾、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综合种养的田块率先进行重点改造。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一批稻渔和稻鸭品牌,力争稻田综合种养达到3.5万亩。 

  四、补助政策 

  对收购订单进行补助。重点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收购优质稻的订单合同进行补助,以种植订单和实际收购订单为依据,县级农业部门负责核实种植订单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对高于同期市场价格的收购订单合同,由市、县财政按0.5:1的比例配套省级补助资金进行补助,每吨补助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6元,市级财政配套8元,县级财政配套16元。 

  对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设进行补助,重点扶持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400元,市级财政配套200元,县级财政配套400元。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产业整合提升重点对产业基地进行整合,实现区域品牌一体化改造。同时,开展加工企业设备扩建,基本形成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区域品牌,完成大户对接任务和订单收购任务。同时,创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第二阶段(2019年),品牌价值提升。重点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区域品牌整合、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成,不断提升萍乡绿色大米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增值增效。同时,培育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化经营主体 

  第三阶段(2020年),产业机制提升重点完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对重点环节的扶持,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全面形成“优势互补、紧密联系、分工协作、利益分享、融合发展”的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新机制。 

    

    

    

    

    

   

  

  

  附件2 

  萍乡市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紧紧围绕“稳粮、优供、增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我市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调优种业结构,提升种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增加种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户+基地,合作社+基地,制种公司+基地,种子企业+基地,种子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制种生产模式,健全以制种专业户为基础、制种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种业企业为龙头的现代种业发展一体化格局,全面提高我市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到2020年,建成一批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实现杂交水稻年制种面积达20万亩,其中萍乡5万亩、外埠5万亩、海南10万亩;打造1-2家繁育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子企业。 

  二、产业布局 

  整合资源,加大基地建设,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完善产业链,实现由“制种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技术、人才和品牌等制种产业优势,兼顾萍乡本地制种和南繁制种发展,建设本市、南繁、外埠于一体的制种基地。重点夯实本地制种生产基础,将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争创湘东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以天涯种业公司为龙头带动各制种大户,湘东区排上镇、东桥镇、老关镇打造成我市现代种业核心区,辐射带动全市其他地区,力争湘东区制种面积保有量达3万亩,莲花县制种面积达到1万亩,芦溪县和上栗县各5000亩,实现全市现代种业规模化发展,实现全市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1.做强制种产业龙头企业。鼓励种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本,实行强强联合,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通过整合企业间的市场和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企业集中度,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通过上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等方式,实现多渠道、低成本融资,做大做强萍乡种业。 

  2.加快推进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分区域科学规划种业生产优势区域布局,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确保种业生产长期稳定。重点建设湘东区种业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其他县(区)制种生产基地建设,扩大本地制种面积。创造基础条件,争取在国家政策许可期内,申报湘东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项目。 

  3.强化种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种业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装备精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的种业管理队伍。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完善行业内部自律,健全制种行业沟通网络体系,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和信用等级评价。 

  四、扶持政策 

  重点抓好对新型种业经营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种业基地集中建设以及提升种业高层队伍建设等进行重点帮扶,提升我市南繁行业管理能力,提高行业协会职能。每年统筹市、县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现代种业,市、县财政资金按照0.5:1的比例配套。具体资金使用方案如下: 

  1.对中小经营户合并组建制种公司和新增的制种大户及制种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奖励。合并组建或新增的且当年本地制种面积在1000-2000亩的主体奖励5万元,制种面积在2000-3000亩的主体奖励10万元,制种面积在3000-5000亩的主体奖励20万元,制种面积5000亩以上的主体奖励50万元。 

  2.按照“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对种业企业和种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全市范围内改造、完善一批基础设施配套良好的优势基地进行补贴。以5000亩制种基地为一个建设单元,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补贴,主要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和种子企业建设农机具库房、种子烘干机、精选机库房、种子临时仓库和晒场进行奖励和贴息补贴,同一个建设单元累计不超过100万元。 

  3.对本地制种政策性保险进行财政补贴,补贴保险费用的25%,每亩补助不超过30元。 

  4.每年整合专项资金50万元,对市南繁管理站派出3人专人常驻海南三亚和市杂交水稻制种协会行业自律建设进行工作经费支持,加强南繁制种工作组织领导和交流协作,市南繁管理站与当地政府和部门建立日常工作定期联系制度和重大问题磋商制度,切实改善制种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实际困难,化解矛盾纠纷。主要支出用于南繁专职人员的差旅费、交通费、伙食补贴和工作经费,补充行业协会的工作经费,本地制种生产的技术指导、质量检测及监督抽查等工作经费。 

  五、工作安排 

  1.第一阶段(2018年) 

  一是南繁制种基地逐步由三亚市、乐东县向昌江县、陵水县、东方市战略转移,持续稳定南繁制种面积10万亩。二是加强与全国各大种业企业的合作,采取种子生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新方式,发展外埠制种基地5万亩。三是本地制种将生产基地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设高标准核心区制种生产基地3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全市制种产业发展规模5万亩以上。 

  2.第二阶段(2019年)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加大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快现有种业企业重组升级,改进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成具有科研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 

      3.第三阶段(到2020年) 

  充分发挥我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用种安全,加强萍乡制种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障制种所有权人的合法利益,做大做强萍乡制种业,将“萍乡种业”发展成为我市又一张城市名片。 

    

   

  

  

  附件3 

  萍乡市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提质、增效、创优”的发展理念,根据自然禀赋和资源特点进行区域产业布局,重点打造县(区)特色优势产业,在巩固提升生猪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走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全市畜牧业要逐步形成“东西养猪推进、南北牛羊并举、中心养鸡崛起、园区加工突破”的区域布局。生猪产业要以“赣西两头乌”猪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为突破口,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牛羊产业按照“良繁提质、扩群增量、草畜配套、加工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完善良繁体系,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通过改良草地、人工种草和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等解决草料供给不足瓶颈;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养殖总量,提高农民和养殖场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综合效益,推进草地畜牧业发展。 

  2020年,全市生猪出栏量达到160万头,建设赣西两头乌猪原种保种资源场,形成存栏原种猪500头规模,年繁育种猪3000头能力。全市肉牛出栏增加1万头、达到2.7万头,山羊出栏增加10万只,达到35万只,山羊养殖在南方草地畜牧业地市中排名靠前。禽类出笼稳步提升,达到1200万羽;禽蛋产量1.3万吨。 

  二、产业布局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资源分布以及发展潜力,打造肉牛养殖发展县、山羊养殖重点县和草资源开发基地。 

  (一)肉牛养殖基地。以良坊镇胜龙优势肉牛生产区域为重点,培育莲花县肉牛养殖发展,带动莲花县肉牛规模养殖发展。 

  (二)山羊养殖基地。以长平乡牧蕾、张佳坊乡豫章、湘东区白竺乡山羊合作社等山羊养殖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上栗县、芦溪县、湘东区山羊养殖重点县(区)发展。 

  (三)草资源开发基地。在草地资源清查的基础上,对成片的草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配套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基地。到2020年,改良利用天然草地3万亩以上。 

  四)禽蛋养殖基地。以新农园、恒力、正太等规模蛋鸡场为依托,重点在高坑、青山、芦溪等地发展禽蛋养殖基地。 

  五)“赣西两头乌”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基地。加快申报“赣西两头乌”地理标志,加大对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扶持建设原种场和保种场。 

  三、重点任务 

  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环节,重点扶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牛羊规模养殖场建设、草畜配套基地建设、草食畜产品加工线建设。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牛羊良种场建设,加快良种引进和育种创新,建设豫章、牧蕾等赣西黑山羊地方羊保种场和扩繁场,提高牛羊良种供应能力。加快莲花县良坊镇配种站建设,发展母牛羊养殖专业户(场)10户。 

  2.规模养殖场建设。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设施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完善基础条件,以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提升经营水平,创建、改造升级6个牛羊等标准化示范场,提高优质草食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质量。 

  3.草畜配套基地建设。加大草地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力度,推广粮草轮作,利用秋冬闲田,撂荒地等种植牧草,促进“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提高草料供应能力。建设草畜配套的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和牧草加工企业10个,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草食畜产品加工线建设。引进培训一批草地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草食畜产品加工线1条,努力构建“互联网+”智慧草地畜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补贴政策 

  重点支持良种繁育、规模养殖、草资源利用等产业发展瓶颈和关键环节,由市、县财政按照0.5:1的比例配套省级补助资金进行补助。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每个补助50-150万元,其中省级补贴20-6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10-30万元,县级财政配20-60万元;草畜配套的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改良天然草地和人工种草,每亩补助900元,其中省级补助360元,市级财政配套180元,县级财政配套360元。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重点完善良繁体系。主要开展育繁推一体化肉牛良种场、羊良种场乡(区域性)配种站(点)建设,发展母牛养殖专业户(场),解决供种瓶颈,提高良种供给能力和质量 

  第二阶段(2019年),重点发展规模经营主要开展草食畜标准化示范场、草畜配套基地建设,增加草料供应,提高饲草资源利用效率,扩大养殖总量。 

  第三阶段(2020年),重点提升加工水平主要开展草食畜产品加工线建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 

   

  

  

  附件4 

  萍乡市高效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我市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重点破解蔬菜生产规模化与效益增加同比增长不协调,蔬菜生产基础设施差及设施蔬菜比重低,蔬菜储藏保鲜及加工能力不足等产业发展瓶颈,努力扩大蔬菜播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实现全市蔬菜安全有效供给。到2020年,全市大中棚施蔬菜基地3万亩以上,蔬菜产业总产值5.5亿元以上。“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数量较2016年增加30%以上,蔬菜储藏保鲜能力大有提高,实现蔬菜基本自给与部分品种外销。 

  二、产业布局 

  以城区为中心,按“因地制宜、远离污染”的原则,重点推进城郊及高速沿线等交通便利、基础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四大蔬菜产区。 

  (一)城郊蔬菜产区:集中在湘东、腊市、老关、排上、下埠、白竺、东桥、麻山和五陂、安源、青山、城郊、高坑等地,规划面积2万亩。 

  (二)供港及外销蔬菜产区集中在宣风、银河、芦溪镇、源南、新泉、张家坊、长丰、万龙山、麻田等地,规划面积2万亩。 

  (三)水生蔬菜产区:重点集中在彭高、福田、鸡冠山、上栗镇、金山、桐木等地,规划面积1万亩。 

  (四)特色蔬菜产区:集中在琴亭、神泉、升坊、良坊、坊楼、路口、闪石等地,规划面积1万亩。 

  三、重点任务 

  (一)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每年新建设施蔬菜基地6000亩,其中芦溪县2500亩、安源区500亩、上栗县、莲花县、湘东区各1000亩,三年共新建设施蔬菜基地1.8万亩,按照3.5的复种指数计算,三年共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3万亩。主要建设钢架塑料大棚、钢架连栋塑料大棚等,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配备田间贮水池和排灌泵房,完善田间道路、供电及其它设施。 

  (二)蔬菜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蔬菜产业标志标识、生产规程、质量标准、分级包装、储藏等标准体系制定、二维码等质量可追溯系统、产品防伪系统构建。 

  (三)蔬菜科技研发与服务能力建设。完善蔬菜科技研发与服务体系,建立市、县、乡蔬菜生产技术服务网络,建设蔬菜新品种与高新生产技术集成展示与示范基地。 

  (四)蔬菜储藏能力的加强以龙头企为主体,建设蔬菜储藏保鲜库,用于合理调控新鲜蔬菜上市时间,保障蔬菜周年供应。 

  (五)蔬菜加工设备升级。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合理引进现代化蔬菜罐藏、干制、腌制和速冻等加工设备,推进先进的蔬菜加工配套技术,扩大蔬菜加工种类,促进蔬菜加工增值。 

  四、补助政策 

  重点支持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主要建设简易钢架塑料大棚、钢架连栋塑料大棚等。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由市、县财政按照0.5:1的比例配套省级补助资金进行补助,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400元,市级财政配套200元,县级财政配套400元。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设施化水平提升。重点开展设施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通过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的增加到5万亩。 

  第二阶段(2019年),产品结构优化。开展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快蔬菜生产规程、质量标准、分级包装、储藏等标准体系制定,构建质量可追溯系统、产品防伪系统。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7.1万亩,“三品一标”蔬菜产品数量比2016年增加20%以上。 

  第三阶段(2020年),供给能力提升。在开展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蔬菜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做好技术服务与技术示范,实现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2万亩,提高我市蔬菜产品产量与品质,改善蔬菜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现状,蔬菜基本自给与部分品种外销。 

   

  

  

  附件5 

  萍乡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按照“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发展思路,以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品牌企业。2020年,全市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1-3家,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点达到1000家,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 

  二、产业布局 

  各县(区)要强化对休闲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重点在城区周边、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自然生态区、传统特色农区等区域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发挥各县区绿色生态、农耕文化、民俗节庆、特色产业等优势,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支持农民发展农(林、牧、渔)家乐,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聚集村。鼓励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支持建设田园综合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安源区:依托中心城区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安源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以“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农业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为主线,建设成环城市休闲农业游憩带。积极发展农家乐型、农庄经济型、园区农业型、特色产业型等多种形态休闲农业产业,依托五陂农科院士基地、葡西“乌石印象”、金信“森林农场”、城郊略下“阳光花海”、高坑楠木“金丝楠木田园综合体”、五陂镇红旗分场、“徒步三湾”和十里花溪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力打造环都市休闲农业圈。走出一条“以农为本、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兴旅强农”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子。 

  湘东区:以做优休闲农业精品旅游带(湘东百里特色农业观光带)为抓手,使休闲农业成为湘东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拓展。主要通过麻山幸福村4A 景区、腊市锦旺、排上仙居、东桥贵澳、广寒寨映山红、白竺餐饮购物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湘东休闲农业“三好”特色(好看:以广寒寨映山红、东桥油菜花、白竺桐花等湘东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美丽休闲农业资源吸引游客眼球,好吃:以七彩葡萄、腊市龙虾等名特优新绿色农产品打造舌尖上的湘东,好玩:以天涯种业制种文化和一米当鲜农耕文化等节庆农耕文化活动引导休闲农业体验游),形成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体验园、民俗文化村、创意农业园和农事节庆等休闲农业产业类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芦溪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8”字型环型游览线路为重点,加大旅游观光带建设、营销、策划,加强农业与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打造完善以宣风镇盘田、吐下、竹垣等村为主的现代农业观光型基地,以银河镇河下、紫溪、天柱岗等村为主的休闲采摘型基地,以东阳古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南坑傩庙、芦溪缩龙、上埠灯彩、新泉豆腐等传统民俗文化为主的农村民俗风情体验型基地;重点抓好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园、仙凤三宝农业观光园、时光漫步休闲观光园、小洞天茶文化产业园、梦之橙生态果园、“武功一叶”茶文化旅游科技生态园等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上栗县:以建设休闲农业强县为目标,主抓县南、县北两条休闲观光精品线路建设;一方面继续完善豆田农博园、山水美农林科技园、金泰农业园和幕冲休闲农业示范村建设;另一方面重点打造赤山耿塘村农道农林科技主题公园集休闲、旅游、养老为一体式的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项目和长平石溪村佰信公司集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同时,引导农业企业举办鸡冠山旅游节、豆田油菜花节、猕猴桃节等一系列农事节庆活动,拉拢人气,扩大影响,加快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区域休闲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莲花县:通过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和特色农业资源,着力打造农家乐体验游、特色农业产业观光游、民俗节庆特色游、古村落休闲游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重点引导六市乡海潭村,良坊镇田心村,坊楼镇东边村等美丽休闲乡村发展“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体验游;继续完善江西吉内得发展有限公司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海潭卓氏果园、莲花县瑞和农场、莲花荷博园等果菜花基地、刘家湾生态休闲渔业基地、莲华莲业特色荷花基地、莲宝生态园等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观光游;开展莲文化旅游节、油菜花节、栀子花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发展民俗节庆特色游;依托路口镇湖塘村和阳春村的古村落文化发展古村落休闲游;使休闲农业成为“莲花福地”、“四季花海”旅游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功山景区:依托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优势旅游资源,以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芦万武沿路风光欣赏带、万龙山茶文化生态休闲山庄、桂花特色休闲体验农庄、武功山民居风情文化园、大江边观光采摘果园、槽下南岭白鹇养殖观赏园、万龙山沿河亲水游憩带、石溪候鸟生态湿地公园、武功山森林景观保护观赏园、红岩谷高端商务户外休闲度假村等11个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农庄区、户外商务休闲山庄区、农耕民俗文化乐活区、森林观光静养休憩区、沿路人文风光欣赏区、沿河亲水休憩体验区、名贵药草种植养生区、珍稀动物养殖观赏区、生态果蔬野菜种植区、精品茶叶种植休闲区、竹文化创意开发利用区等11个武功山休闲农业功能区域,使之成为我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产业聚集的休闲农业亮点板块。 

  三、重点任务 

  (一)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服务接待设施完备、三产融合度较高、农业景观创意突出、区域条件优越、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以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美丽休闲乡村等为主要载体,以农旅文三位同步发展为主要建设模式,每年申报3家左右省级田园综合体,三年创建1-3家省级田园综合体,充分带动区域内农民参与和受益。 

  (二)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坚持以农为本、突出特色、持续发展为主要原则,继续开展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星级农家乐、十佳休闲农庄、十大精品线路和全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等品牌申报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品牌效应。 

  (三)休闲农业示范点提质增效。对已创建成功的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规划布局、培育特色农业景观等,将示范点建成我市有较大影响力、有较旺旅游人气、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精品旅游休闲园区。 

  四、扶持政策 

  重点支持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每个省级财政补助200万元。按省、市、县1:0.5:1的比例联动安排财政补助资金。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8年),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增加规模企业数量,提高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容量,增加旅游人数和农民就业人数。 

  第二阶段(2019年),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推动企业向模式多种、功能多样、项目新颖、乡味浓厚等方面发展,形成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阶段(2020年),完善体系建设。对接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规程和行业标准,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实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的动态管理,加强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功能说明 常见问题
主办: 萍乡市人民政府  承办: 萍乡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萍乡市信息中心
运行管理: 萍乡市政府网站服务中心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3000018  赣ICP备05006704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6030202000134
萍乡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799-6881101 举报平台